持着被动者的事态”;
“能量代表着宇宙里的排斥作用力,在与质量相互作用而为产生物质这一激烈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主动着的角色;”
“只有物质才表现可见的形态。”
这样以来,以往的经典理论跟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关于物质和质量以及能量的概念,设置了一堵高高不可逾越的门槛!
二者彼此之间存在冲突的地方,但也存在相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物质内不但含有质量,更拥有能量,质量是物质的重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
二:大同小异之处,爱因斯坦的能量观,物质是“被封闭”的能量;也在“质能分合论”中所描述的能量,质量与能量互相作用而产生了物质,换句话说物质内有被质量“封锁住”的能量。
三:不同之处,经典理论中所描述的“质量有能量,能量有质量,质量等同能量,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也在我们的“质能分合论”里,对于什么是物质和什么是质量以及什么是能量,做了大胆或者加深了比以往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认识程度,“物质等于质量加以能量,质量不等同能量,质量是物质的重量,但是能量不掺入物质的重量,能量可以从物质内彻底分离出来。”
在人们面对什么是物质和什么是质量以及什么是能量的三者之间的认识程度之中,它们彼此相互之间“分”与“合”的关系,到这个时候,宇宙是否会接受以往经典理论对三者所陈述的看法?还是会接受我们在此推行的“质能分合理论”之下对三者之间各不同概念的辩论呢?
如果要验证出这两种观念对物质和质量以及能量三者各是怎样的一个关系而谁是谁非?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阐明的事儿。在以后我们会做重点的探讨和论述。
我们在此所推行的“质能分合论”宇宙形成模型,按它的理论所模拟的宇宙时空形成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从我们现在附近所观测到宇宙中物质演化的情形而开始,地球所处宇宙的物质时空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空旷的地步,太阳系中太阳所释放的光热,虽不是全部逃逸出了太阳系,但至少有非常小的一部分辐射到了银河系中去了。
以我们实际所观测到的银河系,并不比我们人类所处的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而显得紧凑,而是显示得更为空旷,太阳向他周围辐射出去的光热,当处于一条直线运动方向上,它就有逃离出银河系的可能。
不过又要说回来,河外星系它们所发出的光也会有进入银河系的通道,这样银河系在吸收河外星系的光与自身放出去的光的数量,如果保持不变,就说明银河系还没有在根本上出现能量的逃逸事件。
当一个天体系统存在能量的逃逸而大于吸收进来的能量,就表明它从膨胀的演变状态将卷入收缩演变的下一个相反的形态。会先从内部开始,因而这个时期星系中心部分的物质分布密度显示得要远远大于相对其它外围区域。这样为星系的能量逃跑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一个星系内的能量逃逸,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之物质最原始的引力渐渐地体现出来,到最后一个星系会缩小成一个十分小的密度非常大而温度极为低的团聚体。
星系内的能量以这种逃逸的形式逐渐地分离出去,而最终留下来的就是质量——即超原子结构。这就是在一个星系里所作的“质能分离”的缩小演变......我们可以将星系这种物质演变状况推广到较大结构星系群的物质收缩演变中去吗?或者还能推广到像超星系团更大的宇宙结构中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