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七八日,不论多累,杨帆都让人抬着自己四处巡城,一面继续打捞焚烧契丹死尸,一面着手处理巡检司的日常事务。
王继恩在帮杨帆正式编入官籍之后,等到了敕封犒赏杨帆的圣旨。一切都如王继恩所料,皇上陛下果然真的敕封了个正五品中散大夫寄禄官给杨帆,御赐三品紫色官服和金鱼袋。白金二百两,绫罗绸缎若干。但是实职依然是暂领正九品巡检史。
宋朝的官制,分出官和职的两个概念,官是地位品阶标志,只领取俸禄而没有和官名相符的权力,但是这个时期还不叫寄禄官。寄禄官正式成为体制,是北宋中叶元丰改制以后的事情。职是文散官实际职务,比如杨帆这个巡检史就是职事官。
“门下,承庆诏令,河北路镇州石邑镇巡检司杨帆,自荐请缨,外御蛮夷,内按百姓,救护皇祠,开设粥场,消除瘟毒,治下武功文章,皆为四海楷模,五湖……”
王继恩一边宣读圣旨,一边不住地擦眼泪。心说:皇上啊,你对老奴太好,这一字不落的,看的老奴热泪盈眶,宣读到最后,几乎泣不成声。
这让跪在地上接旨的杨帆格外的茫然,心里不停地敲小鼓:这是怎么啦,难道王继恩病了?可是看着不像啊。帮别人读圣旨都读出几碗眼泪,真是匪夷所思。
不过,此刻让他最诧异的是,前几日给国丈爷的圣旨,和自己的开头不一样。其实在宋朝时,圣旨的格式并不固定。想国丈爷这样的皇亲,是不能用门下这个词的。像电视上演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朝以后才确定标准。
“杨帆杨大夫快起身接旨吧,老奴……老奴太激动了,真是惭愧……”
杨帆连忙起身接过圣旨以后,赶紧关心道:“王大官身体有恙乎?”
“那倒没有,是皇上太信任老奴,让人感激涕零啊。”
“哦!果然是皇恩浩荡。”杨帆莫名其妙地接话说。
“岂止是皇恩浩荡,老奴相信以杨大夫的神通,想必早就知道老奴对皇上赤胆忠心……”王继恩努力平复着情绪,饱含深情地说道。
“王大官真是我等的楷模,下官以后要以王大官为榜样,好好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
听闻杨帆慷慨陈词,王继恩眼里竟然闪过一丝不满。心说:宫里已经有一群女人抢走了皇上的欢心,你要想再和咱家争恩宠,咱家眼里绝对不容沙子。
“杨大夫是正五品,老奴只是个正六品监军,以后见到老奴自称本官才符合规矩。这是礼制,绝对不能乱。”
王继恩半软不硬地语调,很自然的就让杨帆听出了一些端倪,连忙学着电视上那些台词,应承道:“多谢王大官提醒,但是在你面前,在下永远都是下官。”
“孺子可教也,老奴相信以杨大夫的智慧,三十岁前定然位极人臣。到时候,还能认得老奴就好。”王继恩说的阴阳怪调,听的杨帆也是跌宕起伏。
越来越不对味的话,让杨帆意识到自己一定说错什么话了,但是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