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王朝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顺差。
利用这些贸易,可以满足豪绅、官僚的胃口。
发展商业的同时,提高商税。
朝廷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
朱棣要进行大动作,没有资金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二步才是领土扩张,为大明开疆拓土。
“王守敬称……”
“这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没有始皇帝的一统,哪来的汉唐辉煌?”
纪纲如实地转述。
朱棣听得心潮澎湃。
尤其是对“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解十分深刻。
大明的疆域,太寒碜了。
丢了乌思藏、西域,甚至都快淡出中原王朝的疆土概念了。
燕云十六州的收复,让朱棣感触最深。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段历史讲诉的是唐朝内乱,导致吐蕃占据河湟地区。
汉人逐渐蕃化,民族感情亦渐消失,如何不令人心痛?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宋朝不是没有想过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在北方的统治下,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早就忘了根本。
宋军北伐,他们成为了宋军最大的障碍。
可想而知,朱元璋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何等地酷烈。
大明在收复云南时,大理文化已经成型。
朱元璋除了派遣重兵镇压,还摧毁了很多典籍。
“在官之着作,皆付之一炬。”
号称朱元璋版本的“焚书坑儒”。
不这样做。
云南很可能成为安南、高丽一样的国家。
这一点也不夸张。
朱元璋的严政,就一定是对的吗?
所谓“罪在当代,利在千秋”,完美地阐释了这一点。
朱棣要建立宏图霸业,必须绝对的力量支持。
现在他越来越明白姚广孝所说的话。
王守敬是能陪着朱棣走帝王路之人。
他能搞钱,支撑朱棣的各项事业。
他不怕背负各种恶名,无所畏惧!
难能可贵的是,王守敬对待功名利禄,也没有任何的渴望。
这些都是他实现大志需要的工具罢了。
满朝文武,谁能做到?
夏原吉?
蹇义?
解缙?
这些臣子,都有自己的缺陷。
朱棣无法给予绝对的信赖。
至于他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加起来似乎也没有王守敬一人好用。
朱棣的步伐,绝对不会止步于中原。
他要超越太祖皇帝,必须走出中原。
中原对于他来说,就是一道囚笼。
“摆驾。”
“朕要去监牢看看。”
“这王守敬是不是真的无法无天!”
朱棣志气狂放,有一股超然的气势。
他此刻终于明白,为何王守敬一直很内敛,收藏着自己的锋芒。
没有帝王给他保驾护航,他绝对死得很惨。
一个“儒逆”,竟敢和大儒对线。
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朱棣怎么能错过这样的大戏!
“和尚,你去不去?”
朱棣临走前的邀请,让姚广孝动容。
他沉寂半息,最终摇了摇头。
青灯。
是他的归宿。
神州的璀璨,已聚于骄子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