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势浩大的西征就这么草草收场,宇文泰虽然全歼窦泰的一万大军,所缴获的粮草应对关中旱情依旧只是杯水车薪。
确认窦泰自杀的消息后,得到高欢的授意,天子下诏追赠窦泰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定州刺史,谥号武贞。
窦泰死后,高欢并没有将京畿大都督一职还与高澄,而是裁撤高岳所任六州大都督,六州军政交由京畿大都督府管辖,任高岳为京畿大都督,主导京畿军团的重建。
所谓六州指的是恒、云、燕、朔、显、蔚六州,高欢掌权后,将六镇遗民分别安置在这六州之中,这是构成高欢军事力量的主体部分。
高澄对于这一安排早有心理准备,高欢不可能将京畿兵团交给自己组建,并非不信任他的能力,当手中的权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哪怕是父子之间同样会存在猜疑。
京畿军团在正月十七覆灭于牧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司州六郡,一万将士,逃回来的也才上百人,其余人或死或降。
对此,高澄早已经计划好抚恤标准:每户给予十匹帛。
高昂所部毕竟建制齐全,伤亡倒是容易统计,可京畿军团就只能根据战后收集回来的木制名牌发放抚恤。
根据《麟趾格》的规定临阵投敌为降罪,是重罪十条之一,但不可能用东魏的刑法,惩处西魏手中的俘虏。
被俘虏将士们的家眷失去了家中劳力,是否也应该发放抚恤,这一问题高澄纠结许久,最终还是作罢。
当高澄妥善处理好抚恤以及善后事宜,南下的使团早已经回了邺城,各有封赏,他也开始着手推动教育事业,先前一直搁置,也是因为财政拮据。
天平四年二月十四,高澄奏请天子,下诏于邺城置兴文馆,召集全国饱学之士,共商如何振兴儒学。
一时间,包括高澄蒙师杜洵在内,东魏名儒们纷纷入住兴文馆,就连高澄为弟弟们请的老师卢景裕也告了假,搬进兴文馆中足不出户。
天平四年三月初四,尚书令府堂内,高澄坐在长榻上,手里捧着兴文馆大儒们呈上来的兴学条例。
高澄随意翻了翻,发现尽是些诸如尊圣、治经、办学之类的老生常谈,大为不满,好在他也没指望这些人给出多么好的建议,随手将这份条例抛在书案上,便不再理睬它。
“李顺,你去将邢邵、崔昂、杨愔、赵彦深唤来。”
之所以没有招慕容绍宗、王士良、崔季舒三人是因为他们依旧在京畿大都督府任职,也许是知道自己这个京畿大都督干不长,高岳依旧把大都督府主要事务交给高澄所任幕僚,自己只负责重组京畿军团。
值得一提的是,出使南梁回来的赵彦深已经被高澄提拔为左民曹侍中,兼掌度牒司,这么一个紧要位置,高澄自然要交给自己亲信之人。
四人齐至,高澄才询问他们对推行文教的看法。
“启禀世子,下吏以为欲兴文教,首在设学堂,应该尽快奏请天子下令州县立学。”
邢邵最近算得上春风得意,他如今不止任高澄幕府主薄,更兼任太常卿,位列正三品,主管祭祀与礼仪的同时还兼管文教。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